第一季度万亿城市PK:深圳腾飞,苏州失意,谁在等待?“每位记者丹·终葵,每位编辑刘艳梅
日期:2023-05-12 11:35:15 / 人气:244
开局关乎全局。在疫情后恢复的关键一年,当地一季度经济表现如何备受外界关注。特别是万亿城市,作为经济龙头,具有引领区域发展的“风向标”意义。
截至目前,包括24万亿城市和2个奋力冲刺的“准万亿”城市,除泉州外,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均已出炉。其中,从增速来看,深圳“傲视群雄”,以10%的名义增速领先;Xi安“异军突起”,实际增速高达7.6%,暂居万亿城市第一。
此外,郑州、天津、成都、南京、常州、烟台的增速也十分抢眼,均在5%以上。你我之间,“万亿俱乐部”的头、腰、尾都有城市,实现轻松攻防的趋势。比如成都超过苏州,宁波超过天津,Xi超过济南,竞争非常激烈。
具体来说,哪些城市成功晋级,哪些城市倒下了?攻防战背后有哪些新趋势?
深圳领先,苏州萧条。
在GDP十大阵营中,深圳的表现最为突出。今年一季度,深圳GDP达到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位居十大城市之首。与去年同期相比,季度增量高达700亿元,以10%的名义增速领跑万亿城市。
从“三驾马车”来看,深圳的表现非常亮眼。今年一季度,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1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7.99亿元,增长11.8%;外贸方面,在进口负增长的形势下,出口逆势增长23.8%,最终支撑进出口总额增长7.4%。
一季度,深圳工业动能尤为突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6%。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27.6%,成为最大亮点。同期充电桩产量增长89.2%。
此前,深圳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今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650亿元。这也使得深圳今年有望在3万亿台阶上进一步突破。
相比之下,苏州也是“第一工业城市”的有力竞争者,经济表现有些失意和低迷。
今年一季度,苏州地区生产总值5186.64亿元,同比增长1.9%,比去年全年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进一步看分项数据,苏州二产下降0.7%,工业增加值下降2.7%,均为负增长。
经济增长率的不同导致经济排名的不同。深圳的“第三城”地位得到了加强,而苏州的“第六城”地位已经很少被后面的成都失去和取代。
“深圳的转型步伐相对苏州来说比较早,目前的阵痛并不明显。”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告诉《华商报》记者,近十年前,深圳的许多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和川湘桂等地区转移。看起来这些年他们并没有大踏步前进,但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今天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相比之下,苏州虽然也在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但“在结构调整上,至少比深圳晚了五年。”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高度外向型的城市,除了工业,苏州的外贸也陷入了负增长。今年一季度,苏州进出口下降15.4%,也成为拖累GDP增长的重要原因。
在曾刚看来,东南亚在深外贸结构中占比较高,苏主要是欧美占比较大。虽然深圳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苏州的压力显然更大——
公开资料显示,日本、德国、法国等。在苏州有很高的投资比例。“以前是商品出口,现在产能面临转移。”国内一些民企只能跟着,“因为拿不到订单,可能要去越南做。”
从十大阵营来看,除苏州外,其他城市GDP增速较去年均有明显回升,其中深圳、重庆、成都、杭州、南京均跑赢全国市场(4.5%)。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广州的GDP增速(1.8%)在十大城市中垫底,但仍以31亿元的微弱优势击败重庆。能否夺回全年“第四城”的位置,成为一大悬念。
郑州崛起,Xi晋级。
在万亿城市的“腰上”,宁波、青岛、无锡的“三国杀”一直精彩不断。然而,近年来,宁波的“单飞”势头越来越明显。2022年,宁波GDP独活在1.5万亿的阶段。今年一季度,宁波GDP达到3801.8亿元,增速为4.5%。这也使其历史性地超越天津,成为新增GDP前十城市的“守门员”。
2022年,青岛、无锡、长沙形成新的“三国杀”——GDP分别为14920.75亿元、14850.82亿元、13966.11亿元,两者最大相差仅900多亿元。今年一季度,三市GDP分别为3503.87亿元、3391.79亿元、3468.18亿元,竞争态势趋于激烈。
与此同时,另一个中部省会城市——郑州正在逼近。今年一季度,郑州GDP达到3384.86亿元,以6%的增速暂列万亿城市第三,仅次于Xi和深圳。从经济总量来看,与无锡的差距仅为6.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00亿元左右相比大幅缩小。预计全年与青岛、无锡、长沙竞争。
作为稳增长的“压舱石”,郑州工业经济也明显回暖。一季度,郑州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和15.5%。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除了进出口出现负增长,投资和消费都有明显回升。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工业投资增长50.5%。
与此同时,Xi去年GDP超越东关、南通后,再次提升。一季度,Xi安以7.6%的增速领跑万亿城市,GDP达到2834.11亿元,一举超越济南,势头强劲。
“去年和今年年初,Xi安的新能源汽车率先起步,带动了整个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位庄告诉全国商报记者,近年来,安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上不断取得突破,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同样是在去年,在比亚迪等产业巨头的大力支持下,Xi安一举超越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今年第一季度,这一趋势继续保持,推动Xi工业增加值增长11.6%,比去年同期高2.9个百分点。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充电桩、集成电路晶片、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2.8%、189.3%、74.4%、51.6%、48.8%、13.9%。
在庄单元看来,安拥有新兴科技和产业的综合优势,跨越多个领域,从传统的能源和技术加工,到新兴的航空航天和电子通信。这也是Xi安能在智能工业革命浪潮中抢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市场的重要原因。
两个“待机”,携手冲刺。
24城之后,谁能成为下一个万亿城市?
从去年的GDP数据来看,2022年常州和烟台的GDP已经超过9500亿元,是最有希望率先推进的城市。此外,唐山、徐州、大连、温州等城市仍处于8000亿元阶段,2023年完成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常州、烟台也将2023年视为决胜之年,力争冲刺万亿“大关”。
在今年1月28日举行的“新年第一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常州今年将昂首阔步步入GDP万亿的城市;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此前也已明确,2023年要“力争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今年一季度,常州和烟台GDP分别为2184.2亿元和2246.18亿元,增速分别为5.7%和5.4%,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常州和烟台一直是一对招摇过市的对手,无论GDP规模还是城市排名,两座城市都“密不可分”。2021年,常州GDP正式超过烟台,这种领先优势将持续到2022年。
但从季度数据来看,去年前三季度烟台一直领先常州,但全年未能实现超车。但两者的GDP差距已经从2021年的95亿元左右缩小到2022年的34亿元左右,差距并不明显。谁会成为第25个万亿城市,现在还不得而知。
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实力的竞争。
此前,烟台市市长郑德雁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掀起一波抓项目热潮,确保一季度“开门红”,为步入万亿美元城市行列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常州更加注重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新能源之都。根据常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25年,其新能源产业规模和新能源常州板块在资本市场的市值将超过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这也将成为常州冲刺万亿城市,乃至打造长三角产业轴的重要基础。
事实上,梳理公开信息可以发现,今年以来,从政府工作报告到领导讲话,“万亿城市”都是烟台、常州的年度高频词,两市难掩对城市能级跃升的期待。
今年2月,常州互联网信息中心撰文《流浪新词》,指出GDP超万亿是城市能级提升的一大标志。城市的能级越高,城市带给人们的机会就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事实上,无论是具体重大项目的审批,还是国外大型项目的投资,城市能级都是至关重要的依据。”
至于江苏和山东,常州是第五城市,烟台是第三城市。不出意外,今年两市联手跨过万亿大关的概率很大。届时,江苏有望晋升为全国万亿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山东也将成为事实上的“三核”省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储能。
这不仅关系到城市的能级,也显示了“城市责任”。
责任编辑:张宇”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音著协胜诉!腾讯音乐集团终审被...12-17
- 江楠楠大美女动作好大胆,一个姿...12-17
- 穿梭时空,邂逅潮流新境界12-17
- 为什么棺材一头高一头低,一头大...12-17